星期一, 9月 05, 2011

In a Better World更好的世界:「復仇」是達成「和平」的方式,還是代價?



年份: 2010
導演:蘇珊娜畢爾(Susanne Bier)
卡司:Mikael Persbrandt
   William Jøhnk Nielsen                 
國別:丹麥
片長:119分鐘
語言:丹麥語、英語
獲獎:83TH奧斯卡最佳外語片、68TH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以前看到別人在生日時,許下「世界和平」的願望,
不禁會認為,這是個瞞混呼嚨他人的爛願望XD
但是這幾年來,不管是透過朋友、媒介,還是上班時接觸到的新聞,
才發覺這個世界上,
遠至亞、非國家的內戰、饑荒引發的動亂,
就近為國內發生的社會案件,
還有許多人,處在一點都不和平的生活之中。

看似最不切實際的願望,卻可能是這世界最急需率先實現的願望。

「更好的世界」的的丹麥文片名:「Hævnen」的意思為「復仇」,
中、英文片名「更好的世界」,應該等同於追求「和平」的概念,
「復仇」與「和平」如何放在同一個位置去比較關係呢?頗值得玩味的。

遭人欺負時,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反擊回去,
希望對方受到應有的「報應」,做為他侵犯我們的代價,
如此一來,對方就有機會因學到教訓,而不再這樣欺負我們。
(狠一點,可能連反省、再次欺負的機會都沒了)
至少,好萊塢的商業大片、卡通中的「美國英雄」是這樣教我們的。



丹麥導演蘇珊娜畢爾(Susanne Bier)執導的「更好的世界」
為她自1989年起,執導的第14部作品,
而由資深編劇Anders Thomas Jensen所撰寫的劇本,
大致上可分兩條故事線進行,
一條是以小霸王克里斯庭為主軸,
帶出他的家庭、還有與小孬孬XD伊利亞斯的互動
另一條主線則是由主角安東為中心,
且是條跨國界的主線,
一個是在丹麥,與家人、兩個小孩有著高關連性的劇情,
另一個則是拉到非洲行醫,對當地環境復仇、暴力的深入探討。
兩條透過伊利亞斯為交點的線,雖然兩個核心人物的價值觀全然不同,
卻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小帥哥克里斯庭(William Jøhnk Nielsen 飾)則為「以暴制暴」代言人,
他的核心思想為:必須讓別人「怕你」,才能得到尊敬、
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會讓克里斯庭有這樣的「反社會」情節,
除了一開始他對母親的不捨、父親的不諒解外,
伊利亞斯與其父親安東遭到修車大老粗的欺凌,
也激起他心中復仇的烈焰:
他為軟弱的「鼠哥」伊利亞斯(Markus Rygaard飾)挺身而出,
把校園老大打到重傷送醫,
也符合了他的思想與期待;
而安東遭到大老粗的欺凌時,
他卻拉攏伊利亞斯一起做威力強大的土製炸彈,企圖炸掉大老粗的車子,
卻沒想到,這一回他並未得到「復仇」之後所帶來的和平與尊敬,
反而是一場可能終生遺憾的悲劇。

一方面,在非洲的山寨大王,威脅著安東診區附近村落居民安全,
幹盡了血腥慘絕人寰的卑劣事蹟後,
因嚴重腳傷前來求診,安東不顧居民的反對,執意為他看診,
一次衝突中,山寨大王落得遭居民毆打致命的下場,
安東無法阻止、卻也默許了這次的「以暴制暴」。
如果他阻止了居民的暴力行為,
是否會使得居民再次暴露在遭到「剖腹」死亡的恐懼之中?
諷刺的是,對這些居民來說,要達成「和平」的目的,
「以暴制暴」似乎是是最有效的方法。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來由他打」 這句話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
當然,這並非是因為看起來比較平衡
而是強調「放棄暴力」、「以退為進、以善勝惡」的概念。

伊利亞斯的父親:安東的角色貫穿全片,為本片崇尚和平的角色。
他是一名在非洲服務的無國界醫師, 也是個家庭瀕臨破碎的父親、丈夫
面對大老粗的挑釁、動粗,他選擇忍耐,
以保護年幼的孩子安全與心靈
在非洲看診時,他盡醫師的職責,努力救活每一個生靈,
卻在山寨大王遭到居民「送終」時,
他在一旁漠視一介人魔、卻也是一個生命的消逝,

「復仇」究竟是成為「更好的世界」的一種手段,
還是可怕的代價?
帶來希望的夜鶯究竟還在幽谷中待我們找尋,
還是如同中國皇帝臨死前身旁的機械夜鶯,早已失靈? 
  
首尾呼應的片段,皆為一群非洲小孩追著安東的車子跑,
在車後齊聲笑喊:「How are you?」
孩子的笑靨,成了腦海中難以抹滅的畫面。
很難想像,那是活在戰火、饑荒,離死神只有幾步之遙的孩子臉龐。
但有幾個擔任過海外志工的朋友跟我說,
其實生活在困苦環境的孩子,他們並不全然自己的人生是悲慘的,
反而可能習慣那樣的生活,反而感到知足,
或者說,無從比較吧。

離題一下,生活在養尊處優的孩子,
反而比較容易抱怨自己物質生活的不足呢。 

最後補一下本片的預告!  


 


星期五, 8月 26, 2011

Journey

剛才赫然發現,我以前的無名還沒關耶XD

沒想到那個鬼地方還存在著,

留著也不錯,偶爾可以來回顧一下我大一到大三的生活,

合理推測,現在FB、Google+的興起,

使得大家都不太打網誌了呢!


抽了幾篇來看:

November 14, 2007

TODAY(11/14)

我是不是變的
不會交朋友了...
以前在人際圈還算活耀
但現在我卻有點迷網了

眉批:噢,大一果然又菜又悲觀阿XD

October 11, 2008

體悟

上大學以前
只要被說個三兩句
就會難過個幾天
如今
我好像也灑脫多了
快跟XX一樣機掰了XD

眉批:恩...其實這個想法影響我很多,直到現在也是如此!

February 17, 2009

Give me Power...

當然不敢保證我會多用功
但是
該做的作業要按時交
沒事別亂翹
這是基本原則

眉批:基本原則個老母!那學期最後還不是翹一堆課被當一堆...

不過是有比前一個學期(二上)好一點啦...

November 22, 2009

轉眼間

不是才剛十一月嗎?沒想到已經快過完了...。
november rain一次都沒聽耶!現在來聽好了!!
時間真的過的么壽快,這學期也走過一大半了,
只希望放寒假時,能不同於以往的,
帶著滿足的笑容回家鄉~。

眉批:還好這個結局比較好,那學期真的很忙(大三上),但很開心!




看到以前的文章,真的會有種想大笑,卻被內心另一種感覺給制止,

取得代之的是一抹欣慰的微笑。

看看後照鏡,看看鏡中的自己、儀錶板上的里程表,

會發現,原來已經走了那麼遠。


大學生涯,經歷、學習、體驗、懂了很多事情,

不管是一帆風順還是跌跌撞撞,終究成了曾經,

而這個豐富且複雜的曾經,也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人生的旅程不曾中斷,我們可以選擇停在原地休息,

或趕路、急尋下個桃花源,或慢慢走、欣賞沿途風景,

也許我們曾經吃過毒菇、被猛獸追、度過深潭溪澗

但我們也曾品味花香、欣賞海景、找到屬於自己或者自己人的寶山。


現在,旅程仍繼續進行,

腳下的步伐,也遇來愈踏實。




星期日, 8月 21, 2011

The Tree of Life永生樹:唱詠「存在」的孤高樂章

年份: 2011
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紅色警戒、天堂之日)
卡司:布萊德彼特(Brad Pit)(惡棍特工)
             西恩潘(Sean Penn)(自由大道、神秘河流)                  
國別:美國
片長:137分鐘
語言: 英語

前些陣子備受討論的片子,今天總算一睹為快了,
一探網友口中的「Discovery電影版」究竟是有多強大呢XD?
但另一方面,這部片已經獲得坎城影展首獎肯定,
褒貶各半的評價、強大的導演與卡司,讓人不禁好奇心破表!
看完之後,我不知道這樣下定論是否妥當......
但是看完這部片的一瞬間,
腦袋閃過兩個念頭,
其一是:「難怪這導演曾把電影公司拍倒......」
其二是:「曲高和寡,不意外!」
簡單來說,如果這部片以商業片的方式來操作,
兩個字:「穩賠」
如果做不到像「魔戒」、「全面啟動」那樣有強大聲光效果加上經過細膩編寫的劇情,
那就退而求其次,用簡單順暢的劇情,加上不賴的聲光效果,
再不然,就用討喜(至少大眾不排斥)的題材,簡單的劇情,洽當的節奏,
再不然,就用超威的視聽效果、特效、正妹、爆乳(喂),加上雖有點空但還說得通的劇情

而「永生樹」呢?
論聲光效果,有,但是很抱歉,100人當中,難保有5個會提早離場,
(至少)20個會一度睡著,因為沒有人願意花幾百元換一場古典樂+探索頻道畫面
論劇情,如果取大眾的眼光來看,
非傳統較流暢的線性劇情(其實有,但是與其說是劇情,不如說是概念)
加上無太多高潮(簡單說就是悶,而且是一貫的悶)、對白少,
有時則是太深澀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
難怪某電影院,會只上映一週就下架,
畢竟當時,玩命關頭5、神鬼奇航4和X戰警還比較夯!

離場時我朋友跟我說,
「欸,剛有一個觀眾跟他朋友說:『欸!我看得懂耶』,然後兩人開始笑.......」

所以,一無是處?

非也!願聞其詳嗎?



1.「我為何存在?」

「生與死」、「我們從何而來」、「我們為何而來?」
這些沒有解答的問題,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想過,
但如果沒有特定的信仰引領我們找尋答案,
我們可能想了一輩子,還是沒有結果,
假使有信仰,那就確定是真的嗎?
應該沒人能肯定

泰倫爺爺則把「生命」的問題,
從人類狹隘的框框中抽出,
原來,不止人類,地球萬物、曾經存在過的蟲魚鳥獸,
甚至地球、太陽系、宇宙本身,
都有其生命週期,
原本稱霸地球的恐龍,最後也難逃滅絕的命運!
活在這個大體系下的人類,
生、老、病、死也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
但即使我們走了,地球仍運轉著;
即使地球壽終正寢,宇宙可能依舊運作著;
即使靈魂離開肉體了,但意象中仍然活著
看似正常、自然的現象,要探究其原因,卻十分曖昧不明
相對的,也給了這部片相當的揮灑空間!

2.「Oh!My God!」

這部片最令我玩味的核心思想!
以小男孩的觀點來看,
他們家有著相當虔誠的信仰,
但不同於他兩個弟弟,
這名小男孩充滿著革命性十足的思想,
他懂得懷疑、反叛,而非照單全收,
人在「祂」的恩澤下盡自己的本分,
但,小男孩傑克的弟弟不幸離世時、
父親讓他陷入矛盾與怨恨時、
父母爭吵不休、家庭崩裂時,「祂」在哪?
為什麼好人也要承受苦痛、折磨、死亡?
從我的解讀來看,泰倫爺爺似乎對於一些宗教固有的觀念,
提出了可供人反思的論點
其實還有很多值得咀嚼的謬思,
但可能要看第二遍、第三遍,才能有更深層的體悟



3.「嚴父慈母,我的家」vs「童年的消逝」


討論這部分之前,
首先先讚嘆一下泰倫爺爺的功力,

要把一個劇情概念拍好,應該對大多數線上導演來說不是難事,
但是要拍得入木三分,這絕對需要相當的人生經驗,
童年到成年的轉變,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
從一塊無瑕的璞玉,到經歷忌妒、見識到人世間的黑暗面,
叛逆、懷疑、到最後總算跌跌撞撞地長大,
相信這一部分,是最能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段落

「永生樹」即使走到「總算比較有連貫劇情」的部分,
其劇情還是不像其他劇情片,有著前後完全打通的故事線,
而是透過前後呼應的概念,營造出影片想表達的意象
從這部片在拍攝人與對白的畫面,用了很多很多的跳接即可證

但在大氛圍下,還是一樣催淚QQ
「爸、媽,你們總是在我心中交戰,一直都是如此」
傑克的爸爸是個商人,由於事業上的成功,
也使得他對於三個孩子都有相當高的標準,也極為嚴厲,
他希望每個孩子都透過自己強大的力量,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但傑克發現,其父親雖然以高標準要求他們,
卻與其本身的言行有些落差,
也引發了孩子們的矛盾與反彈

相對的,母親卻成為孩子「避風港」的角色,
當孩子受到父親的霸凌...欸不是,教誨之後,
母親總是攤開雙臂給孩子「呼呼」
由於教導的理念,父母兩爭吵不休
傑克也試圖在兩人之中,找出一個平衡點,
卻發現,愈是要讓肩上的兩桶水聽話,擔子卻愈來愈重......
其實除了「永生樹」原本的核心理念外,
還有一個小花絮,就是「父母難為」阿(沒錯,離題了,先打住吧XD)

4.關於演員

負責吸票騙錢(誤)的兩大看板:西恩潘和布萊德彼特,
演布萊德彼特兒子,
也就是傑克「臭老」版的西恩潘露臉篇幅甚少,
私心認為他們兩在片中的揮灑空間有限,
當然,兩人的表現依舊為上乘,
反倒是小演員Hunter McCracken
所飾演的傑克,除了狂妄的「做自己」,
還要表現出承受內心交戰的壓抑感,
表現令人激賞!



5.關於導演

其實對泰倫爺爺(Terrence Malick)並不陌生,
曾經看過他多年前的大作「天堂之日」,
但也看了那部片,也使我對「永生樹」的劇情有「心理準備」XD
就是「不好懂,似乎有些地方也不太需要懂」
喜歡迂迴、曖昧說故事的風格,加上富有哲學家思維,
也使得他的作品在電影界中獨樹一格,
而產量也出奇的少,從影三十多年來只出過五部作品,
尤其1978年推出「天堂之日」後
過了20年才再次推出與 「搶救雷恩大兵」大戰奧斯卡的「紅色警戒」
是個相當用心的導演!
據信,私底下的泰倫爺爺,不喜歡接受媒體採訪、出席公共場合,
是個低調的歐吉桑呢!

私心覺得,這部片的實驗性質相當高,
完全跳脫一般劇情片的格局,
也引發了外界的一番討論(但我相信泰倫爺爺沒有仿效劉子千的意思)
雖然用了很多CQI,
但如果你對電影攝影有興趣,這部片的畫面頗美,值得一看!

雖然對於地球形成那段、電影節尾、還有劇情很多地方,
仍然有意見及疑惑,
但是,也許如一本富有哲理的書一般,
並非一讀就懂吧,也需要反芻才能品嚐其味!
而也許還有很多部分,是超出我目前學識以外的!

好的電影是什麼模樣,我想沒有絕對的定見,
只要你能接收導演想表達的意見,並對其有新的想法與反思,
那這樣也就足夠了!

整體而言,如果你前天晚上有睡飽,加上一顆喜歡轉動的腦袋,
那我頗建議可以去欣賞這部影片的,
反之,還是去看別部近期的大片吧!

對了,最後分享一下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
史麥塔納的莫道爾河,
這首曲子也是我最愛的古典樂曲!
川流不息的意象,也許正呼應著對生命的詠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