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4, 2010

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


猶記得小學五、六年級時,

參加了學校准許級任老師所開設的課後輔導,

不是因為成績差,而是因為有些誘因:

一來是可以和同學一起鬼混玩鬧的時間變多了,

再者,參加課後輔導的學生,學期末可以吃到一次級任老師請的麥當勞,

(是自掏腰包還是回扣,我就不知道了

其三,應該說,這是課輔班吸引學生最大的誘因,

月考前,老師會課輔班同學複習重點,

哈雷嚕亞!沒想到考試時,

竟一字不漏的出現在考卷上!真的是太神奇了!


小時候,以為老師洩題「協助」我考試,是我賺到,

結果一上國中,現世報來了!

原本引以為傲的數學一落千丈,

從國小時平均九十幾,

一口氣滑落至離及格邊緣甚遠的糟糕成績。


而讓我最感到不可思議的,

是除了用作弊的方式幫學生贏得高分,

考不理想的同學,還會挨一頓打。

只因為,他們考差?

不,應該說,

只因為,他們背不起試題的答案?


好險最後還是勉強考上國立大學……不然我會恨那個老師一輩子吧!


當然,在求學的過程中,也幸運地遇到些好老師,

不僅適時的拉我一把,並教我課本以外的許多事情如

人格養成、其他領域的學習、甚至休閒養生等,

對於他們,我投以由衷的至高謝意。

但話說回來,升學主義至上、重量不重質的標準化測驗,

在台灣高中以下的教育界根深蒂固,

也許這能夠幫助(強迫)較被動的學生學習,

但相對的,亦使學生的學習更為被動,沒有主動追求知識的動力與欲望。


這也是為什麼,在聽過雷夫老師的演講與書時,

皆讓我感到一陣強烈的鼻酸,卻又有種「相見不恨晚」的心情。


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一隅,

由移民組成的社會、高犯罪率、幫派火拼、霸凌、性侵害、教育層度低落,

烏煙瘴氣毫無希望的城市,卻有位對教育充滿理想與抱負的老師:

雷夫.艾斯奎,卻成了下一代掙脫淤泥的關鍵人物。

至今已累積二十八年年資的他,

原有機會可以榮升校長等教育界重量級人物,但他都拒絕了。

也許是他已習慣二十幾年來始終如一,卻意義重大的生活。


早上六點半以前開門、迎接學生,

除了語文、數學課等規定科目外,

他還安排其他有趣的課程,

雖然雷夫老師說,他只是把他喜歡的的事物:

搖滾樂、棒球、莎士比亞,融入教學裡面,

不過,並非唸個課文、刷個和弦、投個軟趴趴的曲球,

並以標準化測驗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了事,

(雷夫老師說: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不會出現在標準化測驗上。)

在世界大賽開打前,他和孩子一起吃個爆米花看電視轉播,

並學習棒球比賽的數據紀錄;

他會花了一年時間安排並指導孩子演出一場公開戲劇,

並將樂曲改為合適的經典搖滾樂,顛覆以往戲劇的既定形象。

除了在教室裡能夠進行的課程外,

他還安排周密的校外教學等課程,

讓學生從實際行動中吸收知識,

並學到學問之外的為人處事的重要態度。

他帶的孩子樣樣精通,還有健全的人格發展、彬彬有禮,

不是部分「優秀」的孩子,而是「每一個」孩子!


當然,「標新立異」的結果,多少會受到外界的雜音阻撓,

從冷潮熱諷到校方與家長關切,他都經歷過,

但光這些,也許就讓許多有抱負的老師,

胸懷滿志卻躊躇不前的原因,因此選擇隨波逐流,

在符合體制的規範下無奈地做到最好。

其實對於教學,雷夫老師也不時地修正他的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他對教學的熱誠與態度。


光是每天五點多起來,要維持二十幾年,幾個人做得到?

(我承認我做不到= =)


如同雷夫老師在台灣演講時,他對所有老師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

「你們的好日子快結束了。」

在書的最後,雷夫老師坦言,

他並非時時刻刻都能享受這份偉大事業所帶來的成就與踏實感,

他也像其他的用心老師一般,時時陷入憂慮、焦躁、惶恐的心境,

即使迎面而來的壓力如此巨大,但他還是選擇繼續在教育界耕耘。


如果你曾經遇過像雷夫老師一樣充滿熱誠、勇於與眾不同的老師,

那你真的是個幸運的孩子。

雖然我不是,但我很幸運地,

能夠從書上與演講粗淺地認識雷夫老師這個人,

其收穫不是一篇網誌就能打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