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1, 2011

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內有正妹)


年份:2007
國別:法國
導演:奧利維爾·達罕
主要角色: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
獲獎:80TH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最佳化妝


既然是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得主電影,
看樣子就該花多點篇幅在女主角身上XD
那就順水推舟地先來介紹女主角吧!
如果不知道瑪莉詠柯蒂亞長怎樣的,

先給你看一下她玫瑰人生中的劇照:





么壽喔,怎麼長這樣(欸,人家可是法國歌后耶,就如同台灣的鄧麗君)


那她本人到底長怎樣呢:



不好意思,法國國花一枚 >////////<
不要說我偏心,看正妹有益身心!

好啦離題了...為啥要貼兩張照片做超級比一比呢,
我想沒看過和沒聽過這部片的,都絕對想不到,
這個高額頭色衰的法國歌后,
竟然是高挑貌美的法國甜姐兒!

而且眼尖的你可能在別部電影看過她:

終極殺陣系列 













美好的一年



















華麗年代



















當然,還有這一部:
那個陰魂不散、讓李奧納多無法忘懷的茉兒

全面啟動 




















說了那麼多,有沒有發現,
這些角色,多半都是把瑪莉詠塑造成「女神」形象
(即使終極殺陣多了分鄰家感、全面啟動多了分邪惡)
而「玫瑰人生」中的愛迪琵雅芙
卻是個跟甜美、高貴完全扯不上邊的超高難度角色!!

先說一下難在哪裡好了
首先,除了年幼時的愛迪由童星飾演外,
青春期到臨終前的愛迪,都是由瑪莉詠親自上陣!!
所以,光是跨年齡就是個大挑戰,
每個年齡的肢體、音調、氣質、詮釋方法絕對不同,
難度絕對大於故事時間線較短促的電影
 年代相近、同性質的電影,
包括隔年由凱特溫絲蕾主演的「為愛朗讀」,
還有同年、瑪莉詠奧斯卡的競爭對手,凱特布蘭琪的「伊麗莎白.輝煌年代」
都是很棒的演員和劇本!
上述兩部雙雙入圍奧斯卡女主角,前者還順是成了繼任影后,
但這部片的難度,個人認為又高於前兩者

先說「伊麗莎白」好了,年齡線跨的長,
但是故事集中在伊麗莎白壯年時期,而且其氣質一貫高雅尊貴
「為愛朗讀」主要在於角色的神秘感,而且凱特的表現相對內斂
而瑪莉詠所飾演的愛迪,卻是個集
瘋癲、豪放、粗魯、脾氣壞、固執、癡情、還有酗酒習慣及毒癮的「話題人物」
還需要經歷病痛及失去摯愛,那撕裂人心的痛,
沒有S級的演技,是絕對演不來的

不過為了飾演好這個角色,瑪莉詠十分的敬業,
為了讓她的長相更像愛迪,她剃掉了眉毛和瀏海,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畫老妝;
為了配合只有140公分高的愛迪,169公分的她駝背了四個月,差點弄假成真;
並拿出心中最粗野的一面、最嘶野的聲音,完全打破以往女神般的形象,
也許讓癡情宅男心碎了,卻也搏得了影迷的掌聲!

那愛迪琵雅芙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除了上述的粗野行徑外,她擁有個悲慘的過去,
小時遭母親遺棄、差點失明、還在妓院住了一陣子,最後和父親到處街頭賣藝,
年輕時結識了一些社會底層的人物,還是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最後總算被慧眼人挖掘,最後成了當代歌后,甚至到海外巡迴,
但成名後的小麻雀(Piaf,為法文厘語中的麻雀),
經歷了病痛的摧殘、車禍、失去摯愛等打擊,
最後還染上毒癮、酗酒,讓健康日下,
最後,在四十八歲時離世,留下一身傳奇與名曲供追憶.

她癡情,因為她愛上一個人後,就會將心完整地給他;
她執著,因為倒頭來他發現,唱歌不僅是她謀生工具,還是她靈魂的全部.
她染上嗎啡的毒癮,只為了忍住車禍後遺症的病痛,多唱一場.......

我已經想不到有比傳奇更強烈的字眼了.......
真的是部時而讓人大笑、時而讓人鼻酸、時而讓人全神灌注,
欣賞那迷人的精湛歌喉與演技的好故事.

而這部片的剪輯和故事線也很有意思,不是傳統的鏡框式或者直敘法,
反而是.......多重鏡框嗎?好難解釋XD,
也就是說,把故事線在中年前後大致一分為二,互相交錯、縈繞整個故事
因此時間點會有跳來跳去的情形,
剛開始也許有點不適應,到後來會覺得導演的手法很有趣,甚至讚嘆之!

補充一下,同質電影中,「玫瑰人生」也讓我想到2002年的「揮灑烈愛」,
由莎瑪海耶克主演的電影,
描述際遇多舛卻富創造力的畫家Frida的生平,
兩人都有病痛摧殘,卻都致力於自己的最愛與專長,留下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麗.
我想, 就是一種「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轟轟烈烈」的信念吧.


最後附上「La Vie En Rose」,也就是愛迪琵雅芙的名曲「玫瑰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